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1年12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基层央行征信异议处理分析与建议 如何更好发挥 农商银行监事会职能 数字化智慧系统 赋能银行业务发展的探讨 创新“三位一体”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模式 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思考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思考

□ 作者 福泉

如今,伴随众多农信社完成农商银行改制,实践证明股份制改革遵循了农信社历史渊源,关注历史沿革。在适合国情和把握发展规律,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和金融运行发展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农信社作为全国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的最后一块“阵地”,股份制这种产权制度的安排,是农信社的必经之路。因此,农信社要通过加快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激发经营活力,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能力,着力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不断汇聚改革发展新动能。

改制面临的问题及现状

金融风险持续暴露,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经济增速的回落必然带来金融增速回落,面对本轮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制约因素,不良资产集中反弹,业务拓展举步维艰,盈利水平遭遇拐点,这一切都表明中国银行业已进入新的时期。而农信社由于历史原因及自身经营管理粗放,靠“跑马圈地、扩量增容”的外延式扩张发展已难以为继,如何“活下来”“走出去”是农信社现在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

不良占比持续攀升,监管指标达标难度增大 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一直是困扰其深化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经济下行期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银行不良贷款不断攀升,相关指标恶化趋势明显,正在改制的机构实现监管指标持续达标的难度不断增加;未启动改制的机构因经济下行,不良清收处置进度缓慢,靠转借、重组、借新还旧或展期续贷来消化不良资产,再加之个别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农信社难以依靠“财务重组”实现监管指标真实达标。

优质股东选择困难,股权结构优化难度提升 根据监管部门的准入要求,县级农商银行法人股占比要达到35%以上、城区农商银行法人股占比要达到50%以上,同时,每家农商银行要有3至5家持股占比达到5%以上的法人股东。但由于历史包袱、行政干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薄弱,以及机构自身经营战略等因素影响,农信社股权类型复杂、结构不合理、流转机制不健全,其股本总额小而分散、股东盲目追求分红,对投资者吸引力弱,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较少。加之,面对目前经济背景,大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资金短缺,其大多不符合入股农商银行的准入条件。此外,有少数恶意控股农商银行的民营企业,持有充足资金、隐藏关联关系,四处搜寻投资入股农商银行机会,给其股东的选择、审查把关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抵债资产不易处置,税负压力大 由于抵债资产形式多样,涉及环节复杂,处理以物抵债的涉税问题较为复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抵债资产难以处置,且在执行过程中一旦涉及民间借贷、唯一住房和其他债务等问题,市场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交织进一步加剧了司法执行阻碍,使得农信机构债权难以实现。接收抵债资产后,因借款人均已无力支付过户费用,农信机构将面临双重税费的问题,不仅要缴纳增值税、追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等税费,还要缴纳借款人过户等税费,抵扣税款后实际贷款代偿较低。

农信社改制应对之策

增强危机意识,坚定改革信心 改制组建农商银行既是贯彻落实银保监会的监管要求、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农信社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作为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其中,农信社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都面临历史包袱沉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风险防控水平较低、指标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导致其改革工作困难重重,推进缓慢。然而,实施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信社轻装上阵、加快发展。因此,农信社改革要彻底消化包袱,真正化解风险,决不能单纯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工作既要蹄急,更需步稳。

自身挖潜发展,优化监管指标 一是盘活存量。不良贷款指标不仅是改制的主要监管指标之一,对其他监管指标影响也非常大。因此,农信社要通过现金清收、展期续贷、借新还旧、依法诉讼等手段,加大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可联合当地政府协调公检法成立清收专案组,进驻机构现场办公,深度介入依法收贷、查坏账,掀起“清收风暴”。此外,“刀刃向内”清收涉政单位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撕开”不良贷款清收突破口。二是做优增量。明确发展定位,扎根本地发展,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战略,积极主动介入政府优质项目;立足“做小做散做精”的市场定位,围绕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产业化建设,加大对各类农村经营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农村消费市场信贷投放力度,加快信贷净投放,做大贷款规模。三是转变经营理念。要围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审慎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业务经营机制,以及充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在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加大贷款利息应收尽收力度,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做精做稳资金业务,切实改变农信社收入渠道单一现状,进一步提升农信社自身经营效益,确保可持续发展。

借助政府力量,加快财务重组 农信社几经变革,经历了与人行、农行、银监等部门的分分合合,最终到以省联社管理实现了跨越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诸多原因所致,积累了历史包袱,存在管理基础薄弱、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从根本上讲,要靠深化改革、靠自身努力;但从现实情况看,还有一部分农信社没有摆脱历史包袱的困扰,还不具备自身发展的能力,甚至有的机构一度面临着生存危机,要想实现监管达标改制组建农商银行,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几乎难以实现。因此,农信社要拿出“新官理旧账”的责任担当,用创新思路解决历史老问题,积极争取财政、税务、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出台抵债资产处置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降低不良贷款处置税费负担,助力抵债资产处置,不断优化监管指标。

整合资源优势,推进股权优化 农信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在于业务特色明显,在于机构网络覆盖广泛,在于系统内结算渠道畅通。因此,如何实现股权的优化又能保持农信体系的完整,是当下农信社改革中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目前,有些地区农村金融环境对投资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尤其是处在经济环境较差的县级农信机构,由于受自身盈利能力等的影响,更是难以吸引到认同农信事业发展理念的投资人。为破解难题,农信社要积极探索改革路径,通过寻求地方政府协调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公司入股,让政府成为农信社的“黄金股东”,用市场机制维持农信系统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促进股权结构的优化。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农信联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