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农村金融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阶段,银行业改革化险的“风向标”已定,这对农村中小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敦促银行从业者要基于工作实践,学会积累、沉淀、分析和总结,将“要活、要稳、要强”的宗旨意识融通于个人职业规划当中。
管理者“会管理”
守正创新管理模式
对于银行管理者来说,其管理模式的创新要追求“药到病除”的功效性。如管理者可通过“谈心谈话”制度拉近与中层管理人员距离,并通过“频次量化推动质变”的方式来判断全体员工“知或不知、学或不学、能或不能”。从管理角度出发,职能部门的分工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管理是否规范等是评判部门负责人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分工的关键不是下属员工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职、权、责”的有效制衡。
一是职。在制度执行层面上,管理者要严守规矩。以收支单据入账规则为例,相关管理者对于未按规定审批的单据一律不得入账,否则将会导致审核审批流程流于形式化,以及弱化报销会计的职能。
二是权。岗位赋予员工的“权”,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岗位员工发现问题、防范风险。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岗位员工可充分运用按时记账、结账、报账,定期核对现金、盘点固定资产等权限,做好“账物、账账、账证、账表、账款”的“五相符”。岗位人员有权定期开展盘点工作,防止因长期无人盘点造成的资产流失或毁损,以及因责任人离职等原因导致的无法认定责任等管理风险。
三是责。分工项目均应以有效协助部门负责人工作开展为中心。如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计财经理应着力评判“分工合理或匹配与否”问题,并据此做出适当调整来服务会计业务、财务核算与分析。
从业者“能胜任”
精准把脉发展提升
银行从业者要有明确的个人事业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方向后要深入钻研成为“行家里手”。以计财部岗位人员为例,一般存在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方向:第一阶段是“做会计”的核算岗;第二阶段是“查会计”的审计岗或“教会计”的培训岗;第三阶段是“管会计”的经理岗。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则相关从业者很难产生能力提升的动力。
要具备基本的从业技能。对于基本从业技能的评判标准包括:是否熟悉会计原理、会计科目、做账程序;是否拥有正确的做账思路;是否全面掌握出具的财务报表;是否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等。
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范畴包括: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等。其中,保守秘密是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除法律法规要求的特殊情况外,无论客观或主观原因,从业人员都要坚守这一原则。
要坚守行业的规范要求。行业的规范要求包括:诚实稳重、心思缜密、稳定忠诚、“口头紧”;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和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具有财务分析及管控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原则性;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等。
要熟知岗位的价值体现。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对营业网点的现金限额管理,加强流动性压力测试管理,并通过对指标设置合理性、利润测算可控性及风险管理有效性的评估推动各项监管(监测)指标持续达标,以规避操作风险引发负面事件。
预则立
应当主动寻求岗位职能转型
首先,财务岗人员要认识到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新型岗位。
与核算会计相比,管理会计主要存在以下新特点:在服务对象方面,核算会计主要为相关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则着重为内部管理服务和经营改善的最优化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与管理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参与经营管理。在工作重点方面,核算会计主要“面向过去”,注重提供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释;管理会计则是“面向未来”,致力于能动地利用有关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在程序与方法方面,核算会计采用比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有关会计规范的约束;管理会计所采用的程序与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不必全受统一的会计规范约束。
核算会计的基本工作包括报销、盘点、报表、流程、审核、对账、记账、凭证、申报、核算等。当核算会计向管理方向转型时,就要努力提升其业务水平、流程管控及技能水准。如在进行费用报销时,核算会计一般按照报销制度执行即可;管理会计则需要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有效规避风险,对报销金额是否超限额、报销项目是否合理、年终结算前是否有未收回发票等内容进行审核。
此外,财务岗人员在向管理方向转型的过程中,要保证在收支报销、资产核查、定期汇报存贷款、存放同业、头寸管理等资金管理方面保持其所在行流动性的稳定可控;在数据管理方面扎实做好基础的核算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在收益管理方面明确资金运用的合理性,跟踪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做好成本收入的核算工作;在流程管理方面逐一厘清流程、执行、监控的具体状况。
(作者系山东陵城圆融村镇银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