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各家农商银行先后推出了“半线上”信贷产品,以此来提升金融便利度;并通过放开“非信贷支行”的权限,加大对普惠贷款的考核力度,调动全员营销的积极性。但随着普惠贷款规模的不断增长,部分农商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也随之暴露。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普惠金融信贷规模异常增长背后隐藏的风险进行分析,从审计视角提出了管理建议。
多手段提升审计质效
(一)多种审计方法开展审前分析。一是通过“访谈法”。农商银行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客户经理、内勤主管进行访谈,从营销准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款发放等方面了解其贷款是如何操作和管理的。二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存量贷款设计问卷调查表,要求经办客户经理反馈是否为异地贷款、是否实现双人调查、经营实体是否存在、是否涉及中介介绍贷款等情况。三是采用“报表数据分析法”。通过审计、数据管理、绩效系统等多种途径,查询被审计单位近3年贷款相关数据,分析其贷款产品、担保方式、不良率等分布情况和经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同时,利用RPA机器人、“电子围栏”等数据分析软件,从证件号码、家庭地址等自动分析、交叉验证多系统数据,判断贷款客户户籍是否属于该支行服务区域。
(二)多部门联动助力贷款现场核对。鉴于贷款函证工作量大,农商银行审计部门报经领导同意,组成纪检、风险、合规、信贷及审计等多部门联动的项目组,审计部门负责将两组函证结果汇总分析。
(三)多渠道收集数据进行取证分析。一是开通“E贷”单批预授信流程影像查看权限,检查授信审批各流程是否合规有效。二是导出“快贷”产品授信申请表,检查分析经营实体的注册时间与授信时间是否间隔较短,并结合贷款核对进一步核实经营实体的真实性。三是开通“E贷”整村授信预授信查看权限,分析其预授信额度是否有提额,检查预授信提额流程是否完善。四是导出“企查查”中客户近3年注册、注销的营业执照清单,与贷款台账中的借款人、经营实体等比对分析是否存在新注册营业执照申请授信及存量客户的经营实体已注销的情况。五是通过上述分析,检查新注册营业执照的客户授信流程中上传的营业执照,对经营者、经营地址、印章、注册号等进行比对,检查其是否存在伪造、拼造营业执照的情况。六是通过上述渠道收集数据,结合现场调阅信贷档案、查询借款人及相关人员账户流水,检查分析是否存在准入不合规、调查不尽职、审查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持续跟踪审计整改 提升审计成果运用
(一)修订完善线上产品及风控模型制度。一是针对线上产品制度的缺失及信贷平台的改变,农商银行要出台《个人类预授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展业平台预授信流程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并配合展业平台的上线重新修订《贷后管理办法》。二是针对风控模型不完善及岗位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修订《风险模型规则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模型设计、评审等的履职部门,做到规则设置、调整和复核上线岗位“两条线”的要求。
(二)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农商银行信贷部门要对“E贷”单批业务流程进行逐步完善,并加强对预授信提额、整村授信等授信审查的要求;同时,推进“普惠展业平台”上线,并成立专门的授信调查小组,参与支行贷前调查;通过展业平台快速进件及相关产品替代原来的线上贷款产品。此外,农商银行要组建风险模型规则评审工作小组,将模型分为准入、额度、利率模型等,其中准入模型将随着展业平台的上线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平台的应用。
(三)推进员工合规警示教育。农商银行要通过召开全员警示教育大会、集体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及通报违纪违规案件、深刻剖析典型案例等活动,将警示教育融入日常;同时,开展全员“强案防 促发展”案防技能竞赛活动,让员工执业“红线”入脑入心。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