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背景下,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经责审计和内控评价审计已难以满足银行精细化管理和发展战略的需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台州管理部(以下简称:台州管理部)自2021年12月起,围绕职能部门统筹协调、执行推进、服务支撑、监督管理等效能方面,对辖内九家农商银行总部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本文以此为例,阐述开展履职情况审计的必然性,并详细介绍了审计的主要内容,分享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开展履职情况审计的建议,旨在为商业银行总部职能部门履职审计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开展履职情况审计的必然性
(一)开展履职情况审计是必然选择
监管部门在2016年4月印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涵盖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有效落实;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以实现商业银行战略目标。而重大政策和风控管理的效果,根源在于商业银行总部部门,其履职方向、方法和推进力度决定了政策执行和风险防范水平。因此,独立公正评估商业银行总部职能部门(以下简称:职能部门)履职情况,是顺应监管要求的必然选择。
(二)开展履职情况审计是内审发展的需要
职能部门作为商业银行运营的关键枢纽、服务基层之窗口、考核督导之推手,其履职情况直接影响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职能部门进行审计调查,以制度、政策、流程为出发点,以决策、管理、服务为落脚点,深入评估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既是聚焦全局、服务长远的需要,也是审计从传统监督向服务评价转型、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求。
开展履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审前调查
一是从业务发展指标入手,调查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情况,重点关注亮点和短板指标,并分析职能部门在其中的作用。例如,针对某行不良率较高的问题,应从源头上对职能部门职责进行梳理,具体调查信贷部门作为信贷资产管理部门,对贷款准入管理是否到位、系统控制是否完善;风险部门作为不良控制主管部门,对不良贷款责任如何认定、责任追究是否到位,以及不良贷款诉讼、执行和财产追索是否到位;人力资源部门对异常客户经理排查和管控是否到位等。二是从上级考核方面调查被审计单位各职能部门审计期间全市排名情况,横向比较各职能部门管理的优势和缺点,为审计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收集上级监管部门和上级行年度重点工作,通过完成情况去评估职能部门在重大政策执行、重点工作拓展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审计实施
1.常交流多沟通。审计组成员进驻现场后,一是要碰头研究方案。组员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抛出初步思路,由组长主审补充完善。二是要碰头把控重点。审计期间审议组成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小组会议,集思广益,确保方向正确、效率高效。三是要碰头掌握情况。审议组成员要与被审计部门人员常沟通交流,与基层员工常沟通交流,保持所查证事项贴近事实。
2.善借力发准力。一是借用科技之力,以初步掌握的单个重要问题为突破口,充分运用数据加工、模型筛查等方式,筛选全行性疑点数据。如2024年,台州管理部在对辖内某行开展部门履职情况审计时,利用数据“跑批”发现该行某员工既存在账户异常消费,又存在新增客户贷款资金流向集中第三方的情况。审计组透过数据表象探寻管理漏洞,最终认定该行合规管理部门对员工行为监测管理不深入,未及时发现员工收受客户财产等问题。二是借用上级主管部门之力和被审计单位分管领导之力,充分了解职能部门重点工作布置落实效果、重要政策执行口径和日常管理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实现审计目标。
3.明主次看长远。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审计部门应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风险防控的目标,以“制度建立—实际操作—自查监督—制度完善”“政策策略—目标任务—专项活动—推进督导—结果评估—考核落地”为主线,穿透式评估各个环节的管理情况,从根源上深入审查问题的表象和内在、局部和全局,站在战略高度做出有价值的审计。
(三)跟进整改
一是深入推广整改“六张清单”。由项目主审牵头落实,对问题类别进行归类,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人,并按清单填报整改情况、整改时间和成效,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推动整改会商研究机制。由被审计单位对接部门牵头,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必要时邀请分管领导参与,对责任边界模糊、难以独立整改以及需要提供人力、物力、技术支持的问题,共同协商讨论,确保问题标本兼治。三是创新审计方式。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将整改率与被审计单位年终考核挂钩,倒逼审计整改落到实处。
开展履职情况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紧扣“细”字,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一是在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审计部门可纵横比较该行近年来数据与同类行同期数据,注意分析亮点指标和短板指标。二是在管理方面,可紧扣职能部门的核心工作了解重大政策实施、专项活动考核、条线年度考核情况。三是考虑到职能部门履职审计项目的咨询服务性质,在确定项目组成员时,需要挑选具备各职能部门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审计项目组,必要时可抽调职能部门的在岗人员参与项目审计,确保审计建议的专业性和可行性。如信息科技部门、金融市场部门均需要专业的人员去评判,而人员结构合理化有助于审计项目的成功实施。
(二)紧扣“控”字,着力提升审计质量
一是流程管控。审计部门要认真识别和穿透业务流程、管理环节中的各个风险点,利用好审计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充分讨论和分析清单中涉及的检查提纲和问题概要;及时厘清方向,把握好“取”和“舍”的尺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二是档案管控。建立健全层层把控的审计质量管控体系,通过审计主审、组长双重复核底稿和复核取证单以及派出机构组织专家多轮审理审计报告,确保审计项目全过程管理和监督,防范审计风险。三是数据管控。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在查实单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建模,最终在海量数据中精准锁定目标数据,将单一性问题上升为普遍性问题,以数据管控质量,减少人为干预。
(三)紧扣“改”字,切实深化成果运用
在部门履职审计过程中,被审计部门检查组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总部职能部门通常能承认并接受,但对其应负的责任却不愿意承担。主要是因为职能部门除自身管理职责外,还肩负着上传下达的职责,如上级部署的专项活动推进不力问题,既有商业银行总行目标任务下达的决策因素,又有支行根据自身考核情况选择性落实指标任务的因素,还有诸如部门间沟通不畅的问题,问题责任均较难分清。因此,审计组应将重点放在问题的系统性和实质性整改上,对非管理职责的问题,可根据整改情况追究责任,避免事实取证困难影响项目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三门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