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金融改革交织的时代浪潮中,贵州道真农商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为加速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演奏出激昂澎湃的“交响曲”,实现规模、效益与责任的和谐共振。
该行立足县域,扎根乡土,聚焦“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原各类贷款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区域经济特色,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制订金融服务方案。在烤烟产业上,该行创新推出“惠农金叶贷”;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推出“菌连贷”;在小区房屋装修上,推出“装修分期贷”;在农村补缴养老保险费用上,推出“助保贷”。截至6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04.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58.84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2.86亿元,乡村振兴贷款余额19.48亿元。
在产品创新方面,该行将金融科技深度融入信贷、支付等业务,充分利用“黔农云”“村村通”、收单业务等线上科技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数据、交易流水,实现“黔农e贷”快速授信和发放;在服务创新方面,拓展“党建+金融”模式,与学校、医院、商户等开通码牌收款业务,积极推动整村授信工作,将原来的家庭授信转变为个人授信。截至6月末,该行“黔农云”注册用户达9.85万人,发放绿色普惠贷款余额16.55亿元,完成信息采集4.56万人,整村授信总额21.28亿元,人均授信4.67万元。
该行着力打造黔农收单业务、助农村村通站等线上渠道,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存款、取款、转账、贷款业务,实现县域所有乡镇A类网点全覆盖,80项社保业务就近办、多点办,将金融服务嵌入百姓生活日常。同时,该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产品,累计发放“四化”类贷款余额21.65亿元,其中,新型工业化贷款余额6238.43万元,新型城镇化贷款余额8488.87万元,农业现代化贷款余额19.47亿元,旅游产业化贷款余额7031.54万元,为农业绿色转型、农村生态项目提供专项融资,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
为保障全行持续健康运营,该行始终将“合规”与“风险”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该行合规风险部、不良资产清收中心共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采取“一揽子”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风险持续收敛;加强信用风险监测,利用科技手段搭建风险预警模型,对客户还款能力、经营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按月向客户推送短信提示;不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员工合规培训与案例警示教育,严管信贷“三查”制度,确保业务操作合法合规,将不良率控制在监管指标以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该行同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范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要求每名员工签订安全责任状和保密承诺书,定期组织员工通过“保密观”学习考试,从源头上杜绝风险发生。
近年来,该行通过开展各类岗位技能竞赛、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在岗员工综合专业业务素质;人力资源部定期与专业人才、优秀人才、优秀骨干开展座谈会,实行领导帮扶培养,帮助人才成长,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将员工绩效与业务发展、风险防控、经营效益、合规管理、客户服务等高质量发展指标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执行力强的金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