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7月2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综合 介休农商银行 金融“活水”滴灌核桃加工产业 灌云农商银行 加强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隆化县农信联社 提升反洗钱工作质效 察布查尔县农信联社 优化适老化金融服务 忻城县农信联社 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道真农商银行创新服务模式 奏响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图片新闻 万枚硬币见证温情守候 ——鹿寨农商银行古亭山支行耐心服务纪实 讲述同频共振的故事 ——房县农商银行档案管理侧记 吉首农商银行 双擎驱动织密安全网 繁峙农商银行 强化合规管理 夯实发展根基 枣强农商银行 推动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 沛县农商银行 成功拦截3.2万元涉诈资金 石城农商银行 开办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述同频共振的故事 ——房县农商银行档案管理侧记

□ 作者 张训炎

在湖北房县农商银行的档案室里,一排排整齐的档案柜静静矗立,泛黄的文件与电子存储设备交织出一部跨越半个世纪的金融史诗。从香菇产业腾飞的轨迹,到数字化系统里探寻风险防控的智慧,档案始终在讲述着房县农商银行与县域经济同频共振的故事。这些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解码农商银行发展基因的密钥。

在土城支行的信贷档案里,有一份特殊的“成长记录”。2014年,龙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贷款申请书上,清晰记录着当时代料香菇生产规模不足20万袋的困境。信贷客户经理刘端在走访记录中写道:“合作社的拌料车间还是露天的,一下雨就停工,急需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这份档案催生了该行“抵押+保证”的创新贷款模式,先后为该合作社发放贷款400万元。如今这里已成为鄂西北最大的香菇菌种培育基地,带动800多户农户增收。

更值得一提的是黄酒产业的蜕变。在土城村的信贷档案中,201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农户的困境:“家家会酿酒,但缺乏标准化生产设备,陶缸和糯米都靠赊购。”该行据此设计了“政府+农商银行+合作社+农户”的链式金融方案,累计投放贷款537户、金额4856万元,帮助土城村从贫困村蝶变为年收入3亿元的“黄酒第一村”。档案里的每一笔贷款数据,都在诉说着金融“活水”如何滋养出百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该行风险管理部的档案柜里,保存着一套特殊的“风险字典”。2018年,某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档案显示,该行客户经理在贷后检查中发现“企业资金链异常,民间借贷纠纷频发”,但由于缺乏有效预警机制,最终形成3800万元不良贷款。这次教训催生了该行“四步工作法”:提前两个月预警、逐笔排查风险、精准化解措施、重点突破难点。如今,通过数字化风控系统,该行能实时监测涉农贷款的资金流向,风险贷款占比已大幅降低。

该行于2022年建成占地400平方米的标准化档案室,配备密集架、除湿机等先进设备,实现档案查询“一键直达”。通过“信贷档案互查”机制,该行客户经理在交叉检查中发现某企业财务数据异常,遂及时调整授信方案,避免了500万元潜在风险。档案管理系统还与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实现贷款审批时效提升40%,客户满意度达到98%。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房县农商银行的档案管理正从“保存历史”向“创造未来”跨越。当我们翻开这些档案,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一代代农商人扎根“三农”的初心;触摸到的不仅是纸张的质感,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温度。在数字化浪潮中,这些档案将继续讲述农商银行与县域经济共生共荣的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