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强国建设征程中,金融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是关键因素。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队伍,是新时代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根本保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金融机构要以政治定力为“根”、专业能力为“干”、创新活力为“翼”,打造一支真正堪当时代重任的“金融铁军”,服务保障金融强国建设。
筑牢政治定力之“根”,确保金融航向不偏
金融干部作为推动党和人民金融事业行稳致远的“领航者”和“排头兵”,不仅是国家重大金融战略方针的忠实执行者,更是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决策者与市场秩序的有力维护者。当前,金融领域开放度不断提高,各种新型风险形态不断涌现,金融干部的政治定力不只关乎个人成长与修养,更直接影响国家金融主权与安全。然而,部分金融干部对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认识不足,缺乏“国之大者”的胸怀和担当,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政策不力,甚至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国家整体利益和金融安全。因此,金融机构要坚持政治引领,提升干部政治素养,推动广大金融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金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一)加强思想淬炼。金融机构要坚持持续深化对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大政方针的学习领会,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导金融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加强党性锻炼。金融机构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绝对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活动、警示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广大干部将国家金融政策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加强刚性约束。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金融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强化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对金融腐败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要将“五要五不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求嵌入业务流程与考核体系,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和价值观,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政治生态。
锻造专业能力之“干”,夯实履职尽责之基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传统金融业态正在被深刻重塑,金融业务日益复杂多样,对金融行业干部知识结构形成巨大冲击。由于国际金融规则博弈加剧,金融干部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与复杂规则驾驭能力,才能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同时,随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干部要理解产业脉络、把握政策精髓,才可有效识别、评估和处置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持续提升金融干部的专业能力,克服“本领恐慌”,推动其更好履职尽责、攻坚克难。
(一)更新知识体系。金融机构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根据不同条线、不同层面干部的实际情况,建立分层次、差异化的能力模型与课程体系,引入前沿课程与实战平台,加强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产业经济等深度培训,深化干部对经济金融运行规律的理解;同时,有计划选送干部到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和国内知名高校研修,精准匹配干部发展需求。
(二)强化实践磨砺。金融机构要推动干部跨机构、跨领域、跨层级交流任职,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市场开拓前沿、重大专项攻坚、重大改革推进的关键岗位上锻炼,特别是推动干部向基层一线、风险处置前沿任职历练。同时,金融机构要建立“揭榜挂帅”“项目攻坚”等机制,让干部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并积极探索与头部金融机构、高校智库共建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
(三)优化考核评价。金融机构要坚持讲担当、重担当,建立涵盖政治能力、风险管理、合规经营、战略执行、服务实体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在干部职务职级晋升、绩效薪酬中的刚性运用,旗帜鲜明选拔任用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实绩突出的金融干部,树立鲜明能力导向,把广大金融干部的精气神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推动担当作为。
激发创新活力之“翼”,驱动金融发展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现代化金融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而缺乏创新活力的金融干部难以激发员工的担当精神。不可否认,当前部分金融机构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观念,部分金融干部在复杂局面和改革深水区前存在畏难情绪,缺乏长远布局的耐心与勇气。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金融机构要引导广大金融干部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火热实践中敢创新、勇创新、善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营造鼓励探索氛围。金融机构要坚持创新与合规并重,在严守风险底线前提下,探索建立针对金融新业务、新技术、新模式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跨业务、技术、风控、合规、审计等部门的协同机制,在项目创新各环节加强沟通,为干部在合规框架内进行创新尝试提供安全空间。同时,金融机构要设立金融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服务模式、技术应用、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金融机构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科学界定容错边界,通过建立规范透明的容错认定程序,不断细化“创新失误”与“恶意违规”正负面清单,保护干部在推动改革、先行先试中的积极性;同时,完善纠错配套机制,及时总结教训、优化路径,实现“容错”与“纠错”的闭环管理。
(三)拓宽职业发展通道。金融机构要打破单一的行政晋升路径依赖,构建管理序列与专业序列并行的“双通道”体系;同时,完善专业人才职级评定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让深耕专业、贡献突出的“专才”享有与管理者同等的职业尊荣与发展空间,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