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绿色金融已成为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双重使命,为县域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锚定了政策坐标。作为扎根县域经济土壤的“毛细血管”,农商银行既是绿色金融政策的执行者,也是乡村生态价值实现的推动者,其改革实践不仅关乎自身可持续发展,更承载着县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任。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机构,安徽利辛农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利辛农商银行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系统梳理其在绿色金融战略定位、产品迭代、风险管控及生态协同中的实践路径,并提出“强化政策工具杠杆效应”“培育绿色金融复合型人才”“构建数字化风控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农商银行绿色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强化绿色金融战略目标整合与动态管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成为时代主题,绿色金融正逐步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新蓝海”,利辛农商银行应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并实施灵活的动态管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环境需求。
(一)构建完整的绿色金融战略。利辛农商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应聚焦支持绿色项目和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安徽省提供的专项资金政策以及国家对农业现代化、清洁能源改造和绿色技术应用的财政贴息政策,优先发展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信贷产品,例如针对利辛县的养殖业和纺织业,农商银行可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入环保设备和推进节能减排项目。
(二)建立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利辛农商银行设立的绿色金融领导小组,要明确职责分工,定期评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确保战略得以有效执行。为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利辛农商银行应在治理层级增加外部合作伙伴的参与,与安徽省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和环保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形成政策支持与金融资源高效结合的长效机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优化绿色金融业务审批管理。探索建立生态信用行为激励机制,将企业降碳、减污、扩绿等表现作为贷款审批、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优化流程管理,提高绿色项目审批效率;同时,持续推动利辛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应用,探索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碳核算、可持续信息披露、绿色识别等,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质量优化
在绿色金融领域,利辛农商银行面临着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双重挑战。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并提升市场竞争力,利辛农商银行需要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上进行优化和提升。
(一)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产品策略。利辛农商银行依托当地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特色化经营,如以利辛县域肉牛养殖特色产业为焦点,可设立“绿牧贷”,专门扶持采用环保养殖技术的企业与个体经营者;同时,将“绿牧贷”整合至银行已开发的“金农信用贷”平台,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和提供灵活的还款计划,降低养殖户获取绿色金融服务的门槛,满足其金融需求。
(二)优化服务内容与服务质量。利辛农商银行要定期向新老客户传达绿色金融知识和理念,帮助客户理解绿色金融的意义和价值,让绿色金融成为客户选择农商银行的重要原因。在提升服务和质量的基础上,利辛农商银行要不断优化服务窗口和流程,使客户在办理绿色金融业务时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体验,增强农村金融服务优势。同时,利用利辛农商银行覆盖全县的“名单库”系统,对涉足绿色能源、生态产业等领域的企业进行实时跟踪和上榜管理,确保对入库企业的信息保持及时更新和动态调整,以精准捕捉并响应客户的绿色金融服务需求。
优化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与激励考核机制
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专业任务,在产业识别、创新研究与政策解读等方面需要行业技能与专业研判。
(一)建立绿色金融专项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绿色金融领域涉及广泛的政策法规、环境评估、碳排放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知识,利辛农商银行应定期对现有员工开展系统化培训,并制定分阶段、模块化的培训方案。在基础阶段,利辛农商银行要侧重普及国内及安徽省内绿色金融政策法规与基本原理,帮助员工夯实理论基础,熟悉法律框架与政策要求;在进阶阶段,着眼于强化员工对绿色金融项目全流程的实操能力,特别是在项目筛选、风险评估、信贷审批、资金投放及后续监控等关键环节,提升其识别、分析和应对绿色金融项目环境风险、绩效评估及管理难题的能力;在高级阶段,则聚焦于增强员工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要结合利辛县域产业特点,开展金融产品设计、定价策略、抵质押方式及期限组合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二)优化绿色金融人才激励与考核机制。在现有激励机制基础上,利辛农商银行应结合员工在绿色知识培训、风险评估能力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实际表现,构建层次化激励与考核体系;将绿色金融知识培训参与情况与学习成果纳入员工年度考核,并探索建立内部绿色金融技能认证体系,全面评估员工专业能力,将认证结果与职务晋升、薪酬调整挂钩。同时,利辛农商银行要针对成功设计或推广具有市场竞争力绿色金融产品的员工或团队,设立专项奖励机制,给予其创新奖金和年度表彰,激发其创新潜能。
增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灵活性与适应性
绿色金融发展伴随复杂的风险因素,涵盖政策变动、市场波动、技术变革等多重挑战。为保障绿色金融业务的稳健推进,利辛农商银行亟须增强风险管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一)建立动态绿色金融风险评估机制。定期监测和分析国内及安徽省内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市场及技术变化,及时识别与评估潜在风险;同时,依托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具,如大数据分析平台和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多维数据集成与实时分析,提升利辛农商银行对绿色金融项目环境和政策变化的预测与预警能力,确保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风险应对机制。组建跨部门风险应对团队,整合风险管理、法律合规、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并定期开展情境分析与应急演练,提升团队在不同风险情境下的响应速度与应对能力;同时,建立层次化的应对策略框架,根据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类型和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及风险缓释工具。
(三)拓展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合作渠道。深化与政府部门、环保企业、科技公司及保险机构等多领域第三方的合作,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开展联合项目的形式,形成多方协同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并在共享资源和技术的同时,共同分担与管理绿色金融项目的潜在风险。
利辛农商银行的实践表明,农商银行可通过“战略聚焦、产品创新、生态协同、技术赋能”四维驱动,将绿色金融从“合规任务”转化为“核心能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资源禀赋下农商银行的绿色金融模式选择、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路径、碳金融市场发展对县域金融机构的影响机制等。
(作者单位:安徽利辛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