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为农户讲解金融产品 张茹摄
长期以来,山西大同农信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忘“三农”根本,以红色基因为根,以金融服务为脉,在大同这片曾浸透革命先烈热血的热土上奏响革命精神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时代强音。
忠诚、质朴的“背包精神”和红色金融事迹沿着时代的洪流逐渐成为大同农信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信人砥砺初心、奋勇前行。大同农信坚守“六个实现”经营逻辑,纵深推进“三个牢牢把握”,抓实“六项工程”,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与金融服务支撑效能,让金融的根须深深扎进“三农”土壤,在田间地头结出富民的果实。
大同农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将信贷服务精准引向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真正用金融力量服务好农业发展。例如,大同农商银行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等关键节点,为6547户涉农经营主体发放涉农贷款48.63亿元,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广灵农商银行为东方亮小米等特色产业注入信贷资金3000余万元,为1000多名农村妇女、残疾人带来就业岗位;云州农商银行累计投放黄花产业相关贷款超2亿元,打通全产业链加工渠道,助力黄花产业年产值突破2.3亿元。多年来,大同农信在这片红色革命的土地上用实际行动书写出“扎根三晋,服务‘三农’”的金融答卷。
大同农信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深耕普惠金融,积极破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将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激活区域经济注入农信动力。大同市天镇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企业少、产业弱。天镇县农信联社克服困难,主动融入县政府乡村振兴规划,累计向82户实体企业投放贷款2.85亿元,带动周边20多个村超200名劳动力就业,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今年5月,天镇县农信联社推出“活体鱼抵押贷”,为鱼类养殖企业发放全省首笔活体鱼抵押贷款230万元,并为渔业上下游企业注入信贷资金超3000万元,帮助天镇县渔业产业“站稳脚跟”。截至目前,大同农信实体经济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3.73亿元,帮助牧同牛奶、黄芪白酒、双雁药业等多个实体企业茁壮成长。
近年来,大同文旅发展如火如荼,大同农信围绕北岳恒山、云冈石窟、大同古城等核心旅游资源,积极给予政策优惠,助推景区建设、红色基地、民宿经济等文旅产业做优做强。仅在灵丘县平型关旅游资源项目上,大同农信就投放“文旅贷”8800万元以构建“瞻仰基地—体验民宿—品味特产—购买文创”的文旅产业链。在李二口长城文旅项目中,大同农信为12户村民发放贷款380万元,支持改造民居发展民宿副业,其中不少经营者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目前,大同农信文旅产业贷款余额稳定保持在9.5亿元左右,持续支持云冈石窟、大同火山、地道战遗址等多个文旅集群项目,助推全市文旅业总产值突破310亿元,为大同市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