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坚定之举。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载着服务实体经济与乡村振兴的使命,更应将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长期政治任务,以坚韧执着巩固成果,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作风保障。
保持政治定力
领悟作风建设深远意义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出新部署、新要求。金融机构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风建设绝非一时之功,而是永不停歇的征程。金融机构身处经济前沿,更需保持抓作风建设的政治定力,以严的基调、措施和氛围,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为金融事业稳健发展筑牢政治根基。
保持政治警觉
严防“四风”问题反弹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金融机构要时刻保持政治警觉,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在信贷审批、项目合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要精准识别、露头就打,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维护金融行业的清风正气。
坚持标本兼治
构建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制度是作风建设的根本保障。金融机构要对现有规章制度全面梳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堵塞漏洞;同时,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查处,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教育引导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金融机构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和纪律规矩意识;加强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员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知敬畏、明底线;同时,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加强监督检查,形成监督合力。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力量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积极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对“四风”问题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问题线索,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夯实思想根基
推动工作责任落实
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工作、促进发展。金融机构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将作风建设与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改革发展上,金融机构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金融机构要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在防范金融风险上,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金融机构要坚守初心使命,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筑牢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坐标”,为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作者系山西长治黎都农商银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