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8月2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健全“五大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农信机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方法探析 坚守初心使命 筑牢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坐标” 农商银行财务数智化转型的“三维破局”路径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商银行财务数智化转型的“三维破局”路径

□ 作者 曹晓竹

在当今金融领域,数智化浪潮汹涌澎湃,为农商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财务数智化转型与业财融合已成为农商银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农商银行需全面加快财务数智化转型,聚焦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推动财务职能从合规运营不断向战略赋能升级。本文聚焦农商银行财务数智化转型与业财融合,结合农商银行财务工作实际,从财务数智化转型目前“缺什么”、重点“补什么”、后续“干什么”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为农商银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在财务数智化转型和

“业财”融合上“缺什么”

(一)观念意识之“缺”。部分农商银行和财务人员仍依赖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对财务数智化转型的统筹规划,对运用系统工具手段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量、价、险、效均衡管理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系统支撑之“缺”。部分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与盈利分析、资产负债管理、绩效考核和预算管理等管理会计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费控管理流程线上化不足,大多数农商银行的费用报销仍然由人工审核报销单据,在充分运用系统及先进技术工具加强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欠缺。

(三)人才队伍之“缺”。根据部门职责,农商银行的财务部门须承担会计核算、费用报销、报表填报、税款申报缴纳、财务分析等多项工作,但目前大多数农商银行的财务部人员配备较少,财务力量较为薄弱。同时,部分财务人员的思维仍停留在传统核算层面,对数据价值挖掘、业务理解深度、技术应用能力仍显不足,兼具财务专业、业务洞察和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四)“业财”协同之“缺”。业务是发展的根本,财务是业务的支撑,业务和财务“双轮驱动”,才能共同创造价值。但目前部分农商银行财务部门对业务前端了解不够深入,未能有效将财务目标、风险控制要求嵌入业务流程;业务部门对财务规则、资源配置逻辑理解不足,协同效率不高,财务数据难以有效转化为业务方向,未实现有效的管理协同和融合互通。

推动财务数智化转型和

“业财”融合具体要“补什么”

(一)明确转型目标,强化统筹规划。为加快推动财务数智化转型发展,确保财务管理体系更好地适配农商银行改革发展需要,农商银行应紧扣“提质—控风险”“增效—算好账”两大核心,以监管合规导向和内部管理提升需求为抓手,推动财务系统群数智化转型。同时,农商银行要制定财务分步走的发展规划,逐步构建“抓基础、控隐患、防风险”的实时监测体系,铸牢合规防线;实现依托“集数据、促协同、强智能”的业财联动机制,赋能经营管理;不断强化“优资源、降成本、提效率”的资源配置效能,服务价值创造,为财务企业财税全面数智化转型明确总体方向和工作指引。

(二)加强培训交流,锻造人才队伍。农商银行要建立业务和财务的交叉培训和跨部门交流机制,如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组织业务人员参加财务培训,帮助财务人员理解业务的规定流程和关键指标,帮助业务人员理解财务的核心概念,从而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沟通成本和试错成本。同时,农商银行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开展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的业务和财务辅导,并加大对现有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推动其向“价值管理者”和“业务伙伴”转型。

(三)搭建管理会计平台,打造融合基础。业务和财务的融合需要有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沟通和业务流程管理的无缝连接。农商银行要健全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推进管理会计系统应用模块开发,涵盖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及利率定价三大核心系统,强化管理会计支撑能力。同时,农商银行要以智能费控系统建设为核心,集成实物资产管理、影像系统、智能发票平台,重塑费用审批、资产调拨等关键流程的标准化与自动化能力,实现全流程合规监控与风险前置防范。此外,农商银行要优化FTP定价模型,搭建覆盖产品、客户、条线及客户经理的多维度成本分摊及盈利分析框架,推动全成本精细化管理与价值贡献精准量化。

财务数智化转型和

“业财”融合后续可以“干什么”

(一)着眼价值重塑,铸就数据赋能的生态共赢格局。农商银行要以价值创造为引领,打造符合其经营规律和特点、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多场景应用,更好发挥财务数智化在业务经营管理中的中枢作用。一是提升客户价值。农商银行要深化大数据应用场景,整合财务、风险与业务数据,构建客户综合贡献度评估模型,实现全量客户价值穿透,推动农商银行从规模驱动向“以客户为中心”模式升级。二是提升企业价值。农商银行要遵循增量、增收、增效、增值的价值创造链条,构建“堡垒式”资产负债表和价值引领的绩效管理体系,创新驱动的精益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效益、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三是提升员工价值。农商银行要制定财务人才培养规划,打造复合型管理会计队伍,精细员工考评办法,将分客户、分产品、分账户的价值贡献信息纳入员工业绩评价,激发员工工作活力,提升员工创造价值。

(二)着眼风控提质,铸就数据互联的成果共享格局。农商银行要打造数智赋能的智慧财务中枢,通过智能预测模型动态优化预算管理与成本结构,实时生成多维度经营报告,为业务决策提供财务数据;通过多维价值分析使资源配置由单纯的“层层下达”模式向面向客户、产品、区域等的动态资源配置体系转变,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农商银行要通过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数据分析,支持不同维度的风险揭示,促进强化风险管控;同时,揭示客户风险水平,整合客户相关拨备成本和经济资本占用,支持客户准入退出决策,规避高风险客户或交易对手。

(三)着眼文化培育,铸就“业财”融合的目标同向格局。在现有的分工合作基础上,农商银行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和管理协同,打破部门间的职能壁垒,让财务人员深度参与产品设计、定价策略、营销活动、风险管理等业务环节,推动财务职能前移;同时,将财务规则、成本约束、风险阈值嵌入业务流程关键节点,实现事前、事中管控。农商银行要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绩效评价指标,共同助力全系统的战略制定、经营规划、业务运行和绩效评价,提升决策效率,实现农商银行以“数”赋能、以“智”提效、以“融”聚力。

(作者系湖南省农信联社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