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吉林沃野丰收如画。在这份喜悦的背后,是吉林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守护黑土粮仓、夯实丰收根基的生动实践。仓廪实,则底气足。这股金融力量,正以精准赋能之势,让吉林大地的丰收画卷愈发绚丽动人。
“这笔贷款真是雪中送炭,为我们扩大制种规模解了燃眉之急!”吉林某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对前来走访的吉林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连声道谢。作为省级龙头制种企业,该公司在扩大经营的过程中一度面临资金缺口。该行客户经理通过上门走访精准识别企业困境,随后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以其持有的销售订单作为质押物,为其发放了一笔生产经营贷款。此举不仅精准支持了龙头制种企业的发展,也有效带动了该公司的合作农户致富增收,形成了金融支农助企的良性互动,让多方共赢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守护沃土,筑牢丰收根基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吉林农商银行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全力支持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改造,为“藏粮于地”战略实施注入了坚实的金融力量。
该行先行制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创新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担保物不足的问题,创新推出“吉农黑金贷”“吉农良田贷”等专属金融产品,以纯信用的方式为农户发放贷款,每公顷土地授信1万至1.5万元,单户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切实降低了融资门槛与融资成本。
今年初以来,该行累计发放粮食产业贷款218亿元,余额达304亿元,其中发放黑土地保护贷款6.2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5000万元、盐碱地改造贷款2.5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8.7亿元,为黑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良种强“芯”,激活增产引擎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增产的关键。吉林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种业振兴战略,不断加强对省内种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撑。该行一方面重点服务“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大对国家级制种基地、种业园区和省级繁育基地的信贷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对领军型、优势型、潜力型及特色型种业企业给予优先信贷支持。
在服务模式上,吉林农商银行洮南支行创新推出“银行+种业企业+农户”联动机制,量身打造“种芯贷”特色金融产品,通过订单质押的方式向企业发放生产经营贷款,并借助企业担保为农户提供订单农业经营贷款支持。自相关业务启动以来,该行已累计发放贷款7026万元,高效赋能省级龙头制种企业及13户种粮大户发展粮食产业。
此外,该行还着力拓宽种业企业融资路径,推出种业知识产权、存货、订单、应收账款等多类抵质押贷款业务,切实为企业缓解融资压力;同时,大力支持吉林长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三江”实验室等育种优势单位建设,持续扩大“强种贷”“强芯贷”等专项金融产品的服务覆盖面,为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育种项目推进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种业振兴领域贷款3.5亿元。
科技赋能,引领智慧农业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已成为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吉林农商银行紧密围绕农机装备制造领域,创新专项信贷产品,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专精特新”农机制造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优先保障各类涉农经营主体购置和更新大马力拖拉机、水稻抛秧机、玉米籽粒收获机等关键农机装备。
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方面,该行重点支持智慧农业装备、北斗智能监测终端等先进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并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助力农业科技变革与生产方式转型。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农机装备贷款1.1亿元、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贷款6000万元。
此外,该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打造涉农助企金融服务平台;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搭建“吉农经管”平台,集成农村集体数据管理、财务管理、运行管理、“银农”直连等八大功能,实现精准化金融服务支持;与省财政厅共同打造惠民惠农资金监管平台,有效提升了财政农补资金的监管效率与透明度,进一步优化了农业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