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11月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济南农商银行推行金融专员服务机制 坚守初心使命  助力乡村振兴 沃野流金庆丰收 ——吉林农商银行创新服务模式守护黑土粮仓 短期阵痛换取长远收益 芷江农商银行三级联动 点燃“惠农秒贷”营销引擎 图片新闻 太原农商银行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 精准赋能锻尖兵 提质增效优服务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金微评

短期阵痛换取长远收益

□ 作者 霍云鹏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导致利率“倒挂”现象加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从中小银行来看,本轮降息潮是在息差持续收窄、负债压力加大、利率下行预期强烈等多重因素下的主动求变之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2%,创历史新低。由于客户基础薄弱、资产端议价能力弱,中小银行息差收窄压力更为突出,不得不通过下调存款利率、优化负债结构来缓解经营压力。

本轮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并非被动应对,而是基于市场化机制的主动定价行为。通过存款利率“倒挂”,中小银行不仅有效控制了负债成本,更主动引导客户调整储蓄行为,推动存款向短期、灵活型产品转移。这种策略有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中小银行对未来利率波动的适应能力。

随着客户理财意识的增强,传统定期存款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中小银行若继续依赖高息揽储,不仅难以为继,还可能陷入“高息—高成本—低收益”的恶性循环。因此,存款利率“倒挂”也在倒逼银行加快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型。

存款利率“倒挂”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的常态。尽管短期内可能引发部分客户流失,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中小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小银行应借此机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风控能力,拓展非息收入来源,逐步摆脱对息差的过度依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