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2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传统银行“抱团取暖”互助经营模式值得提倡 浅谈担保贷款利率定价的影响 如何加强农商银行员工行为管理 “五个中心+一个系统”破解普惠金融之殇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长论坛

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 作者 黄建新

如何因地制宜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信贷产品、金融工具以及管理手段;如何在支持城乡融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农商银行深入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聚焦三种金融模式

以产业链金融为驱动,助推农业变强。一是支持农业土地规模流转,助推土地资源“转得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围绕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商银行应针对土地流转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四权”抵押贷款产品,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满足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资金需求。二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生产效率“提得起”。相比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现代农业高度依赖大型农业机械,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农商银行应有针对性地推出“农机贷”等信贷产品,开展农业设施、设备抵押贷款和生产订单融资,助推农业技术升级和设施改造,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出由小额向规模化转变、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农商银行应围绕农业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加工及销售环节金融需求,针对性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使农业产业各个环节前后呼应、多种信贷品种之间互为补充,助推农村经济兴旺,助力农业变强。

以绿色金融为引领,助推农村变美。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农商银行应把绿色金融理念贯穿到支持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加大对生态旅游、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完善绿色农业信贷发放机制,制订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在产品创新方面寻找突破点,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土地经营权抵押、商标权质押贷款试点。建立面向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绿色贷款通道”,实现绿色金融服务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快速发展。发挥金融对绿色信贷的引导和约束作用,通过制订差异化信贷政策,将节能减排的各项标准与行业、企业、项目的信贷准入标准有机融合,加大对低碳环保行业、绿色城市、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客户和项目实施主动信贷退出,拓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以普惠金融为重点,助推农民变富。一是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自助银亭等项目建设,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现金存取、费用缴纳、结算汇兑等基础金融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二是坚定“支农支小”“做小做散”的理念,为“三农”发展提供差异化利率的优惠政策,减免除贷款利息以外的其他费用;通过发放“周转贷”“创新无本续贷”,减轻“三农”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压力。三是发挥金融扶贫的杠杆作用,依托地方政府的扶贫支持政策,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扶贫模式,有效提高金融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匹配度和适用程度,不断提升金融扶贫的效率和质量。

关注四种新兴业态

一是农村电商。农村电商延长了农产品销售半径、降低了流通成本、扩大了消费需求,成为创新交易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农商银行应主动融入互联网经济,优化完善“银行+电商”的支持模式,为当地特色产业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支持。

二是农村股改。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将量化后的资产设置为股权,让合作社成员持股,享受股权带来的收益。农村股改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保护农民财产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农商银行应把握发展契机,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对村级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进行规范和倾斜性的扶持,助推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三是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载体,是城乡融合、城乡资源互补的科学规划和具体实践。农商银行可以围绕田园综合体建设,延伸金融支持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四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支撑点和突破点,将进一步助推地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兴旺”。农商银行应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找准介入特色小镇建设的支点,通过信贷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差异化信贷管理等措施,全方位助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

(作者系江苏海门农商银行行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