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已发展多年,但贷款难的声音在业界和民间仍广泛存在;另外,金融机构出现放款难的问题,甚至被置以市场饱和的说法。想贷款的借贷无门,想放款的却不知投向何处,普惠金融走入瓶颈。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问题的根源。笔者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对现有的信贷运行机制进行探索,提出“五个中心+一个系统”模式,以期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借贷双方实现有效沟通。
营销中心
在人口快速流动和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如何有效寻找真正的借款需求,成为客户经理营销贷款的制约瓶颈。笔者认为,贷款营销不应只局限于客户经理,而应包含更为广泛的人员。
在农村地区,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村“两委”成员等人员接触对象众多、获取信息广泛,可以成为农村金融机构营销队伍中的一员。这类人员将获取的借贷信息反馈给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对反馈信息进行评价后,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进一步增加其信息搜集的积极性和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在城镇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独辟蹊径。一是链式营销,让客户介绍客户。客户能够准确获知周围人的借款需求和信用状况,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的信息渠道营销贷款。二是部门营销,进行集体公关。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大客户公关团队,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集体公关,一旦成功,整个部门内的所有人员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客户。三是关系营销,发挥能人效用。农村金融机构的股东大部分是当地的优质企业,他们的人脉资源必然是贷款营销的重点。四是网格营销,开展主动公关。农村金融机构应将服务范围划分为多个营销单元格,通过组建营销小组,对单元格内的大客户进行重点公关。
调查考察中心
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农村金融机构应将营销中心和调查考察中心职能分离,营销中心重点负责业务营销和客户信息收集,并根据初步意见进行有重点的反馈;专业调查、评级授信、调查报告撰写及贷后日常管理等工作则由调查考察中心完成。
客户类型千差万别,信息质量也高低不同,如何检验营销质量成为调查考察中心的重点工作。调查考察中心应配备客户经理和客户经理助理,在功能上除了直接接受客户申请外,主要接受营销中心反馈的营销对象信息;根据双人调查制度,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信贷业务的资料整理、尽职调查、评级授信、调查评价等工作,并对营销中心人员的营销质量进行评价,这将成为营销人员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考察的贷款经签字同意后报送贷款审查审批中心审查,如不符合贷款条件,及时将贷款资料和结论反馈到营销中心和客户。
审查审批中心
通过“贷中”环节,加大对信贷业务风险审查力度,将信贷风险以贷后化解处置转为以贷前识别防范为主,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贷款投放后出现的风险。同时,可以弥补客户经理在贷款调查环节上的不足,减少信贷决策失误。
贷款审查人员对提报的贷款,按照法律法规和信贷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审查,对审查贷款资料的表面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并对一定额度或存在疑问的贷款进行现场审查,出具风险审查报告,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和风险防范措施。
贷款审批按照产品和额度实行分级授权,一定限额内的贷款经风险审查人员审查同意后,直接提交审批人员签字同意后进入放款环节;超过一定限额的贷款则交由贷款审查委员会审议,贷审委成员对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集体审议投票,通过后提交有权决策人审批。
放款中心
对审批通过的贷款,由放款中心合同管理人员落实贷前条件,随后,及时与借款人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并根据需要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将他项权利证等原件交给相关会计人员入库保管。对提出放款要求的客户,由资金监管人员核实放款条件,经审核同意后由系统操作人员根据管理制度和规定及时录入、更新和维护相关系统。系统操作人员打印授权通知书后,会计人员记账发放贷款并进行资金支付。
贷款新规实行以后,为了落实贷放分离政策,很多银行设置了类似于放款中心的职能部门,一般归属于信贷业务部门管理。放款中心涉及信贷合同签订、贷款条件落实等信贷环节,但考虑到该部门涉及资金支付与流向等会计业务环节,笔者认为,该部门归属于会计部门管理更为合适。
贷后检查中心
贷款发放后,贷后检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贷后检查的范围,抄列检查清单,锁定检查重点。贷后检查中心负责人根据工作量指派贷后检查人员通过现场查看、访谈、非现场审查等方式,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的资金运营、经营现状、偿债(担保)能力等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存档。贷后检查中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汇总,属职责范围内的及时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落实,不属职责范围内的转交有关部门办理。
贷后检查中心是专职负责实地贷后检查,并对其他业务流程环节尽职情况进行监督的管理中心,是“五个中心”的最后一环。贷后检查中心的贷后检查工作与各单位的日常贷后检查工作双线并行,分别开展。为了有效提升贷后检查的效率,可设置独立的客户服务中心,定期进行贷后电话回访,实现服务“闭环”。
自动化审批系统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科技的日益成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开展的自动化贷款审批系统成为“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相结合的新业态。笔者以某农村金融机构的自动化贷款审批系统(“V贷”模式)为例,阐述互联网时代的普惠金融新模式。
“V贷”模式的特点。“V贷”是为了满足个人客户消费或生产经营等的资金需求,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申请贷款且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在约定的授信额度和期限内快速发放的个人贷款。“V贷”具有“一次建档、自助办理、自动审核、综合授信、随用随贷”的特点,能够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是银行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寻求潜在业务增长的重要方向。
“V贷”模式下的营销渠道。一是大堂经理对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宣传讲解“V贷”的优越性,鼓励客户扫描银行微信公众号进行贷款申请。二是通过按户计酬等方式对辖区内农金员进行奖励,鼓励农金员积极营销“V贷”,并协助客户经理采集客户信息。三是客户经理做好“V贷”宣传工作,并严格按照标准采集客户信息。对信贷需求旺盛、客户集中的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可批量采集信息。四是采取大众营销模式。通过建立便民服务站、开展金融夜校等方式宣传“V贷”,并引导公众转发银行信息和关注银行微信公众号,增加“V贷”的知名度。
“五个中心”模式是传统银行业态下开展普惠金融的有效模式之一,是线下操作的重要范本。自动化贷款审批系统作为线上操作的典范,能够实现大数据金融时代业务的几何式增长。但系统不是万能的,也并非永远准确。在业务复杂程度远超系统判断的情况下,如在面对系统测算不符合贷款准入条件但须维持授信或采用抵质押担保方式发放贷款等情形时,仍然需要人工介入线下操作。“五个中心”模式和自动化贷款审批系统必须有效结合,才能实现普惠金融的方兴未艾。
(作者系山东寿光农商银行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