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给传统银行带来了较大冲击。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立稳脚跟、站住脚,并取得长足发展是传统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由此,笔者联想到传统银行是否可以采取“抱团取暖”的经营方式,打破区域限制和“各自为政”的现有经营模式,利用各自资源,实行优势互补,以期达到同生共赢的目的。
抱团取暖,原意是指在寒冬季节,人们抱在一起相互取暖度过寒冬期,现比喻企业或团队互助协作、取长补短、积聚力量,实现共同发展。
时下,传统银行基本是采取以分支行为单位的“独立作战”经营模式。各个支行在业务上相互争抢、“互挖墙脚”,导致在有限的资源上出现无序竞争。尤其每到月末、季末、年末时点,各个支行在吸收储蓄存款上“东家搬到西家、西家又搬到他家”,最后造成经营成本增加、储蓄虚增、多方受损,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如果采取“抱团取暖”互助经营模式,此类现象就会有所改变或避免。
在资源利用上,各个支行间应相互取长补短,实行优势互补,有效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差别,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拓展。如对临近大学院校的支行,可发挥其个人客户多的优势,大力拓展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个人业务;对邻近工业园区的支行,利用其单位多、企业密集的实际,营销对公业务。如此因地制宜、因行制宜地进行营销拓展,全行整体经营就会得到均衡发展,也使有限的资源被无限地充分利用。
在量化考核上,全行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从全局出发,以大局为重,不能固步自封。因此,上级行在年初制订年度计划时,要区别对待,以支行为单位,对任务指标进行相互调节、调剂;在总体考核时,应有所侧重,不应“一刀切”,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考核、平衡发展,这样就会减少或避免恶性竞争。假若各个支行总是各自为战,难免会顾此失彼,出现经营重心失衡,很难实现稳健发展的目标。
如果传统银行能由“单兵种作战”向“多兵种集团化作战”转化,由单一性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做到人力资源互补、市场营销资源互助、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就能推动各项业务不断向规模化、创新化、高端化发展。因此,“抱团取暖”互助经营模式值得提倡。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葫芦岛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