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3月2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做“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的路径探析 优化农商银行股权结构的思考 加强员工行为风险管理 如何打造农商银行员工队伍 现金管理“小网格”普惠民生“大服务”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的路径探析

□ 作者 郭鹏 霍英东

长期以来,农商银行秉持“支持三农、服务小微、助力实体经济”的宗旨,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可以说,在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中,农商银行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桥头堡”。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农商银行应结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主动作为,务实担当,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办银行”。

坚守服务定位农商银行应回归本源,服务农村,服务城乡居民,坚持“支农、支小、支微、支散”的战略发展定位,致力于乡村发展。在开展金融业务时,找准服务乡村的定位,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根据农民需求升级的新情况,培育新的增长点,创造性地开发适合乡村振兴的信贷产品;把金融资源更有效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配置到关键环节,配置到薄弱地区,加大支农信贷投放力度,提高对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不嫌贫爱富”“不贪大,不唯小”,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

创新产品服务针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滞后的问题,农商银行应坚持市场定位,专注服务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坚持支农支小主业。一是围绕土地做文章。长期以来,抵押物不足是制约县域农商银行贷款规模的瓶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所有权,由于缺乏相关权证,一直难以用于抵押,成为长期“沉睡”资产。但随着《民法典》的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已经成为法定的物权,可以用于抵押贷款了,农商银行可尝试推行在土地资源上做文章,办理抵押贷款。二是围绕产业做特色。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定位龙头项目,完善产业链金融。在面对疫情、自然灾害等冲击时,首先找准支柱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通过信贷倾斜,大力支持其发展,构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三是围绕科技做服务。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县域农商银行要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应用,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实施三农业务数字化转型,以数字金融产品为载体,打造“金融+科技”的农村金融良好业态。同时,针对不同形式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需求的差异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出更加具有针对性、高效性的金融工具。四是围绕“主体”做产品。设计差异化的信贷产品,适当降低门槛,在贷款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和销售等不同环节的信贷需求。如“:乡村振兴贷”“先锋贷”“村干贷”“老乡贷”“富家贷”“薪易贷”“富商贷”“种植养殖大户贷”“家庭农场贷”等系列信贷产品。

防范金融风险农商银行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两手抓两手硬。严守金融业务风险管控,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把控风险关,注意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对所有贷款的经营主体进行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审查贷款项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需求,且要重视金融风险防控,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优化金融环境农商银行要深入开展“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特别是要加强金融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优化金融环境;拓展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探索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切实保护农村居民金融消费权益。强化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融资保障,支持农业现代化;增加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规模化种植养殖工程、高端农机设备、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保障涉农贷款还款来源,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信心,持续建设和谐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农商银行、教育部门和社会媒体应高度重视对农村地区群体的金融产品和金融知识的宣传推广和全面普及,互相配合实现金融知识的推广,保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作者单位:山西沁水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